登录 注册

奋力打造全球零碳典范,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1/6和1/3,产量分别占全国20%和15%左右,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保障基地。2022年,鄂尔多斯市全年销售煤炭8.4亿吨,完成了全国25个省区市和自治区内10个盟市6.96亿吨煤炭保供任务,以一市之力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实现“双碳”目标,鄂尔多斯市积极把握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以能源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转型,超前谋划、一步一印,扎实推进、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率先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构筑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res04_attpic_brief.jpg

图为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能”力十足,产业焕新筑梦“零碳”

鄂尔多斯市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大力引进优质资本和项目,找寻破解高碳困境的金钥匙。在高耗能产业做“减法”的同时锁定新增长点——新能源,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全面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追“风”逐“光”。鄂尔多斯市风光资源丰富,属一类风能资源区和太阳能资源B类丰富区,风能、太阳能可开发潜力1.4亿千瓦以上。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金色沙漠和排列整齐的蓝色光伏发电板交相辉映,形成“金沙、蓝海、绿洲”独特风景线,基地建设的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2021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在建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50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50%以上,实现“绿电”惠及千行万业、走进千家万户。至2022年,鄂尔多斯杭锦旗共建风电项目5个,年发绿电约11亿千瓦时。行走在杭锦旗,特有的风景是草原上成片的“大风车”,在“风”的沐浴下,白色叶片齐刷刷地转动,独具“风生电来”的动感。目前,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的国电电力达拉特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5.48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17.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3.29万吨。鄂尔多斯市驭“风”而上,逐“光”前行,借“风光”使力,为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

“氢”装上阵。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依托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培育氢能产品。重点发展制氢、储运及加氢等高端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膜电极、多场景氢能应用示范等产业项目。建设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示范先行城市,统筹打造西北氢能产业高地。

养精“储”锐。电池是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022年4月,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作为全国重要的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一年可以为超过3万台电动重卡提供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零碳动力电池,还可提供高品质的储能电池,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轻“车”快马。鄂尔多斯市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示范运营基地,逐步替换鄂尔多斯33万辆煤炭运输柴油卡车。每年将减少300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节省运营成本300亿元(人民币),并以此为开端,引导新能源商用车在运输、环卫、城市渣土、物流、公交等场景的广泛应用。


以“绿”铺底,新能源助力生态屏障

鄂尔多斯市推行新能源“标准地”建设,实现土地高效开发、集约利用,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实施“新能源+沙漠”“新能源+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露天排土场”等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能源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中国华能1600万千瓦风光火储大基地项目,是国家“沙戈荒”基地首批项目,也是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发电、治沙、种植于一体的立体绿色生态电站,目前正在库布其沙漠加速推进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实现沙漠里“种太阳”,让沙海变为能源“蓝海”。

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开展“光伏+生态”矿山修复治理,采取光伏+生态治理+草畜一体化推进,建设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光伏不仅为采煤沉陷区提供了治理新样板,也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伊金霍洛旗绿色矿山多产业融合发展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用光伏板下土地,穿插种植适宜在北方生长且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植物,并在板下土地养殖家禽、家畜等。此外,板下种植采用微生物土壤改良技术,提高植物生长效率和沙漠绿化水平,使资源循环利用效果达到最大化,既绿化了矿区,又发展了林业、养殖业、农业,还制造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这个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9万兆瓦时,可替代标煤约9.0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11.23吨,减排二氧化硫约55.28吨、氮氧化物约57.65吨、二氧化碳约24.77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一座座废弃的露天煤矿排土场,变成了能“种电发电”的“太阳山”,焕发出新的活力。

鄂尔多斯市坚持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建设、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资源循环利用一体发展,推动产业布局由“地下”转为“地上”,推动产业结构由“黑色”变为“绿色”,推动地貌形态由“沉陷区”变为“风景区”。


从远景到具象——鄂尔多斯建“零碳产业园”

2017年7月,鄂尔多斯市发布《鄂尔多斯市“十三五”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园区,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2021年,鄂尔多斯市着手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随着新能源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建造工厂并陆续投产,形成了以远景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驱动着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蓬勃发展。同时,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形成了“风光氢储车”上下游集成产业链。

零碳产业园以风电、光伏等零碳能源维持园区的运转,园区内80%能源来自新能源直供,运用智能物联网、先进储能技术实现园区100%零碳能源供给。2021年和2022年,鄂尔多斯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零碳产业峰会。邀请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创新团队,分享经验、互学共鉴,探讨零碳产业园发展模式,分享零碳技术应用成果。零碳产业园模式出口海外,成为全球绿色工业体系新范式。2023年4月28日,中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内蒙古自治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可执行、可参照、可复制的规范标准,该标准有望从内蒙古走向世界,为工业脱碳提供新思路,扎实推进零碳产业园落地。

预计到2025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作为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典范,助力当地实现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成为集零碳产业城、智慧城、科创城、未来城、生态城于一体的全球零碳新工业示范基地。


构建多能格局,筑梦零碳未来

鄂尔多斯市大刀阔斧地改造传统能源和发展新能源,从中国“煤都”成功转型为“零碳新城”。2021年鄂尔多斯市碳排放强度下降6.12%,2022年碳排放强度下降1.51%,两年累计下降7.54%。与此同时,2022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5613.4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4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908元,同比增长4.4%,人均GDP全国第一,实现了节能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未来,鄂尔多斯市将“快马扬鞭,追风逐光”,做大做强新产业,共建共创新生态,推动“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发展。推广能碳监测,应用“零碳绿码”,打造更多“鄂尔多斯制造”的零碳产品。

不忘初心,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鄂尔多斯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嘱托,深刻把握能源革命内涵和方向,有序落实“双碳”目标,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开创现代化鄂尔多斯新局面,建设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环境报 阅读量:353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