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助力生态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增长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自然资源和生态领域的生产方式创新

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是全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参与环节,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的重要领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是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土地、海洋、山地、荒漠等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用地、用海等空间支撑,实现了生产活动的落地实施;油气、矿产、林草等为生产活动提供了要素供给等,满足了生产活动材料和动力的需求。

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身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旅游、康养、研学等提供优质自然力。此外,自然资源和生态领域的生产方式创新也是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点的有效方式。推进生态产业化升级,创新自然资源领域生产模式,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质量,是打造自然资源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点的重要方式。

所谓生态产业化,就是按照经济生产的发展规律,在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或自然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资料融入经济生产系统,以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实现其功能和价值的转化与应用,实现激励多元参与,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通过产业开发和联动、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等方式,挖掘和显现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促进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保值增值,最终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规模和质量。

多措并举打造生态产业化新模式

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方式,要以保护或提升区域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以创新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为落脚点,以创新管理政策和方式为催化剂,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运行方式,在发挥生态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发挥生态产业的生态效益,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新质生产力增长点。在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推进实施。

一是做好升级创新,提升传统生态产业模式。创新引导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态产业具有可持续性,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目前,传统的生态产业化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品牌认证等。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传统生态产业的经济和生态潜力,实现“老树开新花,旧瓶装新酒”。

针对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例如,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反哺作用未受到充分重视、生态工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和资产损害追偿等配套制度不健全、“假生态”横行挤占“真生态”生存空间等,采取切实举措破解管理瓶颈。例如,可打出自然资源、生态、市场等多领域生产要素“组合拳”,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

二是开展精细摸底,筛选新型适宜生态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生态产业具有区域性特点,“因地制宜”的“地”就包括精准化的自然资源本底、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等要素。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也是生态产业的基本要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只有开展精细化的自然本底调查,掌握小尺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全面摸清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数量、质量、权属等方面的现状,才能更好发展适合区域现状和特点的生态产业。

在详细摸底基础上,开展环境承载力适宜性评价,完善国土空间布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在县级、村镇空间规划中设计和布局小尺度、精细化的生态产业发展目录,在生态空间里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

三是算好资产价值,激发生态产业发展动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正外部性特点,会给生态产业周边人群带来无偿的生态益处。但是生态产业本身收益却多以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主,系统的生态价值实现程度不足甚至未得到重视。为此,需要科学计算优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资本价值,将其作为生产力要素融入经济生产体系,统一经济生产和自然生态两个系统。以核算为切入点支撑建立生态服务付费机制,使得潜在资本价值通过市场运作得以显现,并得到社会认可转化为可以交易的经济价值,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进而激发社会资本方参与发展生态产业的动力。

具体来说,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开展自然资本核算工程,清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存量,统计自然资本存量所创造的物质流和服务流,将自然资本效益从实物量核算转化为价值量,评价生产资料纳入生产链条的成本和收益,支撑建立市场化付费机制,构建比较科学合理的交易标准准则,激发社会参与生态产业开发。


来源:中国环境报 阅读量:70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