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氢能委员会执行董事Steven·Libbrecht:亚洲地区整体加氢站部署已超过全球2/3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国际氢能委员会执行董事Steven·Libbrecht(史蒂文·利布雷希特)在3月26日举办的国际氢能创新合作论坛上作了题为《全球氢能发展》的主题报告。Steven·Libbrecht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约有1100个加氢站在部署,其中超过20个加氢站在中国,而且也在不断的加强,加之日本、韩国的加氢站,亚洲地区整体的加氢站部署已经超过了全球2/3。

以下为Steven·Libbrecht发言全文:

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各位尊敬的来宾,今天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做今天的演讲,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展览会。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做今天的演讲,来参加今天的国际氢能创新合作论坛,我首先要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到这里,我是Steven·Libbrecht,我是国际氢能委员会的制氢董事,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委员会,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它是140家公司作为成员的国际组织,他们是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域,但是都对于能源有浓厚的兴趣,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我们要不断的去碳化,让经济更加绿色。我们也有很多的项目,包括也有一些来自中国的成员,比如说中石化等等,都是我们的成员,我们的目标能够成为这个方面的思想的领导者,能够不断的推动发展,尤其是氢能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的组织,成为一个国际行业数据的组织,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以及一些研究报告等等,能够帮助大家进行相应的建模。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成为行业的一大声音,成为氢能行业发声的平台。

我们现在不断的进行全球化,我们希望能够向国际能源署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的义务大家可以在网站上下载文件去了解我们相应的信息,也有中文的版本。上面的这些信息会更加全面。

我的演讲当中我希望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全球的现状也就是氢能发展的现状,可能会有一些积极的声音,但是也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没有那么积极的动态和态势。

之后我会跟大家谈一下我们现有的机会,我们全球场景下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去跟大家谈一谈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在哪里。

首先就是一些积极的信号,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在委员会当中有一个数据库,我们去追踪各种各样的项目执行的情况和进度。我们也会把数据库发给成员,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对这些数据做一些核对,比如说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数据增加,或者有新的数据要去进行修改,这都是我们希望成员国帮助我们做的,包括一些数据的删除剔除等等。过程当中我们也会进行数据的处理,我们会发布基于数据的洞察,也会在网站上可以看到。

我们的数据库当中,有超过1400多个项目,是全球我们所追踪的项目,都是已经宣布的项目,这是2023年的数据,如果我们看到之前的数据,2020年或者2003年,那时候是1300多个项目,现在已经增加的40%。但是2023年我们的项目就增加了40%,所以每过一个阶段这个项目的数量就会增加40%,这也能够体现出我们在氢能行业一个强劲的增长的态势。很多的项目都在不断的研发,不断的落实。我们现在看到全球氢能的项目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包括中国、欧洲都有类似的,这也能够体现出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也要日益的增多,进一步发展氢能产业。

另外一个积极的态势,大家能够看到如果我们看到已经宣布的绿氢的产能,也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产能的一部分,包括低碳的能源等等,他们都是一些可再生的能源,如果我们看到我们每年的数据,比如说2013年,我们也结合了不同的项目,我们会发现在2023年我们是达到的每年45公吨已经宣布的绿氢的产能。图片上的这些数据能够体现出它也在不断的增加的态势。所以每年每过一个阶段这个产能就会不断的增加,跟之前相比已经增加了70%了,其实我们也有更多的指标去追踪整体的氢能行业的状况,包括在供应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指标,包括在制造业也有相应的指标,包括在传输我们也有相应的指标。有一些指标它是在终端用户端,是用橙色标的,当然这些细节比较多我不详细介绍了。

在供应侧,我们想要去了解有多少个电解槽的产能正在运行,比如说在全球的范围当中,差不多是1000兆瓦,有1100兆瓦,其中600多兆瓦都是在中国,也就是电解槽的产能。另外一个蓝色的六边形是指FID当中的电解液的产能是12GW,所以全球层面来看是12GW的电解液的产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贡献度大概是70GW,已经超过全球的50%,绿色是制造业的产能,其中包括电解槽还有燃料电池的产能等等,也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橙色包括其他的部分的指标都是一些积极的信号。

传输部分我们要知道有多少的加氢站现在正在部署,现在大概是1100个,当中超过350个部署在中国,这是去年的数字。上周我们去了中国一家会员企业,他们说大概已经超过的420个加氢站在中国,而且也在不断的加强。当然也有日本、韩国的加氢站。所以亚洲地区整体的加氢站部署已经超过了全球2/3。

我们如果看到整体的终端用户和终端使用,大概有5000个加氢的传输管道,这个氢的运输的管道也在不断的增加。

所有的这些指标,可以看到现在整个制氢的生态系统,我们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还是有不尽人满意的地方,就是现在看一下另外一个信息。我们现在委员会有了解到氢气发展前景,2025年现在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当然我们可以从这个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全球可再生能源氢排放项目的装机容量以及它2030年到2050年的发展路径,在不太积极的情况就是因为有成本增加。刚才提到了具体的数据,如果说我们以2050年为一个比对情况,可以倒推2040、2030年是什么样子,2030年我们的实现目标,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全球制氢成本2023年的状况到2030年是有极大的下降的。在资本支出还有融资、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推动下,可以看它全球的增长情况,因为当然也要考虑到这个情境下是电解槽的成本下降的情况,这个速度并没有足够快,我们还要考虑到很多的情境,包括FID,我们要找到一些更好的快速发展和促进发展潜在的路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是我想给大家传递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了。

还有去年,我们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让我们的成员去了解制氢方面的成本的变化。在图当中可以看到这是每公斤制氢的成本是多少,我们也可以看到曲线的变化情况,也是我们的一个预测,这个图表也是可以看到,在全球制氢的成本下降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考虑到的生产方式的变化。所以2030年我们设定了一个成本降低要达到的目标,比如说优先可再生的氢气还包括低碳的要求,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融资的问题,可更新能源采取的问题,我们还考虑到科学技术的推进,制氢的研发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是速度还不够快,而且现在从成本的降速有点昂贵。所以我们现在再回到全球制氢发展的方面来看,如果说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幻灯片,最好的状况是什么样子呢?就是我们在生产制氢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其他的方向,比如说用太阳能制氢还有其他的制氢渠道,所以我们要考虑到我们在这个地区是否有那么需要制氢产品。还要看到同一个地区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最佳的新型制氢的场所和需求的地方有没有完全匹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把供给方转到需求方,我们有一个贸易的问题,所谓的贸易就是有一个成本竞争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2020年开始我们与相关的合作伙伴进行设计和研究,来看一下未来全球氢能贸易流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新的信息要提供给大家,我们要更好的发展就了解两个问题。

第一,必须要理解制氢的成本,在不同的区域有什么样的不同。

第二,必须要理解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我们现在有这样的进口和出口方面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考虑到全球的氢能贸易流的状态,这个图片就是让大家了解在2030年近零成本曲线,随着更多国家参与到这个组合,清洁的二氧化碳需求将增加到每年2500万吨,所以有一些国家他们有一些是用了绿氢,这是绿色的一块的国家的情况,还有灰色的地方,到2030年就是近零的情境下,我们在全球来看有一些国家是可以能够提供足够的低成本的制氢产品的,但是在某一些国家他们是没有办法提供低成本的比如说一吨是达到我们需求的标准的制氢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要考虑。我们认为在最昂贵的地区和便宜的地区,如果他们在制氢过程当中都会有进行氢贸易的需求,你们也可以考虑一下日本,如果你想要制氢的产品,你就要考虑到你需要多少钱,比如说4美元的成本,当然你要考虑到与其他的国家,在某一些国家可能不到2美元,所以这种情况下比如说澳大利亚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可能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在澳大利亚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供给是过剩的,所以在这个地图说可以看到一个走廊已经产生了,就是蓝色的区域就是指生产比消费多的区域,在这些地区他们肯定要向全球出口他们的氢产品。当然在橙色的区域就是消费大于生产的区域,需要制氢产品多于生产量的地区。所以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将是一个制氢产品出口的大国了。比如说在欧洲、日本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可能就会需要消费更多的氢产品。

中国是橙色的地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把这些数据集合起来思考,你就要考虑哪些是氢产品的出口国和进口国,2050年会有几条贸易路线,每年可能都会超过1000万吨的贸易量。所以这个就显示了到2050年的国际制氢产品的贸易的需求情况,包括澳大利亚输入了日本、输入了中国还有一些其他的欧洲国家。

欧洲也有一些不同,当然还可以看到还有一个箭头的走向,还会有一些细节的变化。所以在这张图片当中你们可以看到在近零排放超过50%的清洁氢产品是长距离运输的,左边是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右边是从这些国家通过运输的不同的长度。所以可以看下整体的运输量,特别是长距离的运输量,当然还是在考虑2050年的一个情况。刚才提到的都是近零排放的情况,超过50%的清洁氢是长距离运输的,这是到2050年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预测,因为这个量非常大。

所以,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很多的建设,管道的建设、存储设备的建设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很多的基础设施的补给,包括我们需要在全球整体考虑氢运输和贸易的需求。

中国的情况,是2050年中国需要80万吨的清洁氢的需求,在中国内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变化,比如说目前是自给自足的,但是在今后可能还需要长距离的运输,澳大利亚和中国将会主要实现国内长距离运输的自给自足的情况。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包括很多氢和氢的衍生品在混合能源中要占比更大。所以可以看到像中国、澳大利亚,在拉丁美洲、智利这些国家面临很多的机遇,还有很多的挑战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也想转告能源系统方面。这是我们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来看能源系统还没有完全得到整合,因为我们在能源系统不同的电网组成的,我们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所以,氢其实是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也充当着集成的作用。但是我也想说,我们现在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窘境,就是以电网为基础,但是并不是单一的以电网为基础的,所以我们现在如何在这三者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或者是说起到一个很好的协调呢?电、气体、液体,我们如何才能够进行更好的集合?这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的现实,更加的务实一些,要在能源体系里面找到更加集成性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认为氢能在接下来几年会产生更多的在能源系统层面的效益和附加值。当然我们也做过一些模拟测试,比如说在日本、得克萨斯州、欧洲做了氢在能源系统中集成作用的模拟实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包括电解槽可以减少9%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同时每年还降低21亿美元的系统成本,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概念了。当然,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可更新能源,这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在电解槽当中使用,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你需要提高效率,意味着你要增强可更新能源的能力,还包括整个架构要不断的升级。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的氢对于多碳来说很重要,而且关乎了我们投资效率的提高。当然我们希望到2050年会有一个新型的氢生态系统的出现,当然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一个阶段的发展,所以这个生态系统是我们更加关注的。

这是氢的生态系统,氢的生态系统包括很多的构成元素,可以从最小的可行的生态系统包括到最后非常成熟的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成员,目前来看是足够的,这个小的生态系统是足够满足成员需求的。但是我们要考虑到2050年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满足更多的权益相关者的需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些由更多小单元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更大的成熟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更大的生态系统的需求。

比如说在城市当中可能会有相应数量的燃料电池的出租车,有相应的加氢站,这些都是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我们会选择一两个城市作为我们的示范区,我们要有这样的最小的可行的生态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的复制,不断的向全国推广,就能够逐渐打造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

最后跟大家做一些总结,以及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

第一,现在我们以氢为基础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现在有非常强劲的基础,我们也有可持续的基础来发展经济,但是也是面临着一些挑战,所以我们还是要去应对其中一些挑战。

第二,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当中在国际舞台上我们都会有很多的机会,包括来自全球氢的贸易,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包括氢所能够扮演的集成式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框架,也要有很多相应的助力,这也就需要我们在政府界包括行业有更多的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共赢。

第三,生态系统的发展,我们要先规划,需要高瞻远瞩,包括实行最小可行的生态系统,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最后的成功。

第四,我们关注的尤其是在过去几年我们不断的去关注供应链包括供需这两个层面,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供求、供需两端,其实我们要关注整体的生态链和供应链,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整个供应链同步崛起,而不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变得过强或者过弱,而是同步的崛起和发展。

第五,我从其他的讲者当中所提到的一个点,之前有讲者所提到我们真正的成功是指我们要把基础设施、时间、产品、服务经济学,基础设施、产品、经济学相乘,其中有一个是零结果就是零,我们都需要关注才能够获得成功,我们要提前规划,要进行通力合作,要采取最好的解决方案。

今天可能会有很多人对这样的解决方案都非常感兴趣,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我们的合作当中,我相信我们可以获得成功,我非常乐观,我相信我们能够更好的应对这个局面,获得共同的成功,谢谢。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 阅读量:130 |   收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