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如何从源头治理好港口码头粉尘污染?

港口是贸易往来枢纽、经济增长引擎,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干散货运输储存过程粉尘污染是港口码头污染排放主要环节之一,也是颗粒物污染的一项重要来源。治理好港口码头粉尘污染,既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又能避免物料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对保护群众健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粉尘污染控制手段较多,如雾炮、喷淋、防尘网苫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但港口码头货物种类复杂、周转率快,粉尘控制要想兼顾“显实效”和“见长效”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更好地从源头上治理港口码头粉尘污染,笔者建议推进封闭式料仓建设。

建设封闭式料仓具有多重效益。一是能够实现源头治理、长效治理。港口码头虽然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抑尘措施,但仍然存在堆场未苫盖或苫盖不严,雾炮机扬程不足、难以覆盖全部料堆,喷淋不到位等问题,抑尘效果难以保证。以当前应用较广的防尘网苫盖为例,在实际使用中,苫盖每万平方米堆场需约10名熟练工人8小时才可完成,作业效率较低,不仅难以满足港口货物高周转率要求,还要持续投入资金;操作工人需攀爬较高的堆场,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货物堆放时间较长,防尘网破碎混入货堆会影响货物品质,防尘网遗弃后还可能形成二次污染。而建设封闭料仓基本可实现粉尘污染“零排放”,抑尘效果稳定,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反复治、治反复”问题。

二是能够提高港口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笔者调研发现,不同货种的物料堆场抑尘手段差异较大。砂土等矿建材堆场大多采取露天堆放、防风抑尘网或苫盖等方式;化肥、煤炭等堆场封闭式料仓覆盖度较高;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的粮食、水泥等已基本实现封闭式料仓全覆盖管理。建设封闭式料仓能够大幅增强存储要求较高物料的堆存能力,提升港口服务品质。此外,通过建设封闭式料仓、配套封闭式廊道运输系统,可以实现货物从装卸、堆存到取用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和行业转型升级。

三是能够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港口码头封闭式料仓建设既是供给端又是需求端,既服务重大项目,本身也是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效应。以江苏省为例,作为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国占比约1/5的港口大省、水运强省,率先推进规模以上干散货港口封闭式料仓和皮带廊道运输系统建设,在有效推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拉动相关投资200亿元以上。

港口码头封闭式料仓建设既能推动港口码头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能拉动市场投资、增强港口企业竞争力。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审批环节多、周期长,企业资金压力较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推进港口码头封闭式料仓建设既要多措并举、稳妥推进,又要充分重视企业诉求,加强激励、引导和帮扶。

因地制宜推动封闭式料仓建设。对干散货港口码头实施综合评价,在确保施工安全、行洪安全、消防安全等前提下,分类别、分步骤推进大棚、筒仓等封闭式料仓建设。强化“一港一议”审批服务,就项目用地、用能审批等问题,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应急等相关部门视情开展会商会办、专题研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帮助企业解决审批时间长、难度大等问题。

强化资金支持、助企纾困。加强资金支持力度,有序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拓宽绿色融资渠道,支持和帮助港口企业按规定争取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支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问题。

完善港口码头粉尘监管机制。组织对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设施配备和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全环节、全流程治理。加强监测监控,对从事干散货运输、储存的港口码头实施粉尘在线监测,推进数据互联共享、分析应用,强化非现场监管。完善港口码头颗粒物相关排放标准,明确排放因子、监测方法、监测点位和浓度限值等,推进治理规范化、精细化。

强化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深化差别化管理机制,实施“红黑榜”管理模式,对完成封闭式料仓建设且治理水平领先的企业,优先给予支持;对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依法依规实行严格监管。鼓励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探索将港口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周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等挂钩,融合推动环境治理与产业项目。


来源:中国环境报 阅读量:64 |   收藏
推荐阅读